老师代表在高一新生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借此机会,我想从一个老师的角度,给同学们和各位家长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校。两天前,我的一个八五年毕业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儿子考上二中,问我能否跟他和孩子一起见见面,谈谈高中阶段如何学习成长。我回答说,是不是由他本校的老师跟他谈话更合适一些。我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魏老师,在我看来,xx 市不允许各中学分重点班,但实际上自己却把全市的学生大范围的分了重点班,一个重点学校就是一个大的重点班。虽然我的孩子进了一个大的重点班,但那只意味着学习好一点的孩子凑到了一块儿,绝不意味着教学水平高的老师都凑到了一块儿。我是 xx 中毕业的,我深知咱们学校老师的水平是第一流的。我对这个学生的回答感到欣慰,我告诉他,今日 xx 中的老师结构和水平已经是更上一层楼。同学们,我的这个学生可以说是真正认识自己的学校的,他深刻地意识到:一所学校的录用线的高低,不是这所学校说了算的事,但一所学校老师水平的高低,却是这所学校自己说了算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考进一所学校,主要是扑着老师去呢,还是扑着学生去呢?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怎样看待借读的问题。借读所涉及到的问题核心是,敲开成功之门的根本凭借是什么。许多同学认为,想考上大学,只有到市里那两三所热点学校或农村学校才有希望,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咱拿足球的事儿来类比吧。中国足球队在最显赫的足球强国巴西、德国等国家求学过,搜索过世界最先进的训练手段,聘请过许多足球强国的外籍教练,按理说,要求国家足球队进入国际足坛的三本线,应该不算难为他们,但实际水平之差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硬件条件却是如此结果呢?根本原因在于球员本身素养太低,缺乏起码的信念和拼搏精神。足球当然不能跟读书画等号,但道理有相通的地方。咱们学校在师资、设施、理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从来就不亚于其他的教育单位,只要看看我校在没有任何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连年攀升的升学率就说明问题。所以,要害不是在哪儿读书,而是个人怎样读书;自信不是出于热点的学校,而是源于个人的作为。你有这样的正确认识,就一定会成才的。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习惯内涵不一样。学习行为习惯比学习习惯更重要,它是学习习惯的支柱和基础。我们平常所讲的学习,主要表现在课堂看书、听讲、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