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一、工作室职责与分工 (一)职责 1.老师工作室各成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履行老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老师工作室各成员积极参加理论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自觉学习研修,扎实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学科国内外进展新动态,积极探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有教育教学风格,成为讨论型、专家型的名师。 3.老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纳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工作室成员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讨论。 4.积极承担教学示范课、观摩课、评课议课、专题讲座等教学任务。工作室成员每年尽可能在市级以上执教示范课、观摩课不少于一次或在校级以上范围作专题学术讲座一次以上。 5.定期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研讨活动,如校本教研、课例讨论、教材解读、专题学习和教学反思等学术讨论。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承担参加工作室科研立项课题,积极撰写有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指导工作室成员完成三级课题申报和课题实施工作及相关工作,至少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6.定期组织学习工作室课题相关理论,沟通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成员的课题讨论成果。 7.加强完善老师师工作室的博客建设,形成工作室的特色,提高栏目点击率、更新率,栏目内容既反映工作室工作进展情况,更要提供贴近本学科教学实际,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资源,体现老师工作室博客的有用性、有效性、互动性。做到工作室优质资源最大化的与一线师生分享。 8.建立老师工作室业绩档案。业绩档案包括:工作室活动记录表、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具体情况,指导培育青年老师成绩,学术论文、经验总结刊载,课题立项,以及工作室博客更新、点击、互动情况等。 (二)分工 1.工作室主持人的职责 (1)工作室主持人必须制订工作室进展规划和工作室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室档案。 (2)确定工作室课题讨论项目及主要讨论方式、达成的讨论目标、预期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负责整个课题实施和协调工作,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3)制订工作室成员培育考核方案,包括培育目标、培训形式、讨论专题、培训考核等。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进展作出评价考核。 (4)建立和健全工作室各项制度,做好记录工作。 2.工作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