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心得被误解童年老师读书心得被误解童年儿童有儿童的视角,成人有成人的视野。我们没有必要非得让儿童站在成人的视野去看待世界。假如成人非让儿童顺从自己的意志,那么等待儿童的将会是童年灵性的丧失。而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当代教育,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老师生怕班级的成绩落后,充满在孩子童年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辅导班,左右孩子童年世界的俨然是成人的意志。儿童的童年世界似乎是笼罩在“未来开展〞的惶恐之下,原来应属天真,烂漫的孩子,已变得失去应有的本真。教育所培育出来的更多是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而没有真正做到解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童年复归于自然。《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一书正是基于照顾儿童的天性和儿童的精神世界,通过解读儿童精神的人文性,给予我们反思现当代儿童所遭遇的童年危机以及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书中作者通过对儿童精神深邃的解读,诠释着教育的终极追求,并给予儿童教育的呐喊:“儿童教育是对于人性之初的和谐与自由的追求,它所表达的教育之人文化,实际上就是教育的人文关怀与终极关怀。〞由此可见,我们对儿童实施的教育应该尊重和欣赏儿童原生态的生活,并在此根底上让教育活动来指导儿童的原生态生活,让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原生态生活所不能提供的精神影响和文化影响,从而到达善待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心灵,把儿童当成一个独立的、有独特思想的个体,让儿童能够在童年真正体验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对儿童的认识也更深了一层,这不禁让我对现当代的儿童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反思。现当代社会的快速开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儿童童年的公共空间不断缩小,不管是儿童嬉戏玩耍的现实空间还是儿童文化传播的虚拟空间,儿童的童年正在逐步被商业化的市场所征服。电视中各式各样的儿童动画,电脑中各式各样的儿童游戏及儿童教习教程,以视听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传媒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人文诵读与儿童亲临自然,触摸世界的时机。也正如书中作者所言:“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更是使得儿童回归自然乡土、体验民俗人情的渴望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我们的教育对儿童童年的关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培育儿童的知识力方面,而较少去关注儿童精神的发育和儿童童年本质的内涵。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注点也更多的是局限于儿童“成绩中心〞和“未来中心〞,而无视了儿童童年应属的天性解放,本真欢乐和自然体验。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