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450 字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进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朝花夕拾读后感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 1 有的书,值得细细品味,《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本,《朝花夕拾》共有十篇散文,创作于鲁迅生活最为动荡不安的 1926 年。当时中国社会外侵内乱,思想激荡交锋,鲁迅也受到了当局的迫害,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正是这个时期,在他心情最为迷茫的时候,他只能借回忆旧时的往事,寻一点闲静,觅一丝安慰。 翻开书页,一股墨香扑鼻而来。鲁迅用独特的闲话式的风格,对我叙说着他童年时代的回忆。我静静地听他娓娓道来,眼前出现出幼年鲁迅在庭院中,在田野间,在书斋里追逐跑闹的身影。 童趣!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我看到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鸣蝉在树上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丛间直窜云霄”。这里就是他妙趣横生的游乐园。即使是枯燥乏味的三味书斋,他也能在后院爬过围墙寻到一处令人愉悦的世外桃源:轻折腊梅花,草丛寻蝉蜕挑枝喂蚂蚁。。。。。。直到寿镜吾老先生吹胡子瞪眼睛气急败坏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给喊了回来。 成长!在他十三岁那年,父亲长期患病,终被庸医治死,家境迅速败落,他远赴日本,希望学到先进的西方医学,在那他遇到了正直的藤野先生,这位不拘小节的学者“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他对中国留学生没有任何偏见,这在当时日本是难人可贵的。正是求学期间,鲁迅看清了中国人被奴役几千年的愚与不争,他决定放下手术刀,拿起笔杆子,医人当先立人。 鲁迅曾说作文的秘诀是:“是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时下很多人写文章,辞藻华丽却满纸空文,而鲁迅的文章就像素描,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不需要怎么修饰,就已经如此深邃,每多读一遍,就能多体会到一分作者的心意,越往深处,越会沉醉。 掩上书卷,再闭目回味,犹如轻舟泛湖,手提质朴的煤油灯,在迷雾弥漫的历史长河中流连忘返。 朝花夕拾读后感 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他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本文主要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