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给人居环境带来的影响1 引言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大规模建设不断加剧。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加大、速度加快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热不断涌现,这不仅带来土地,能源等资源浪费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快速化正在改变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及生存空间,特别是给人居环境带来巨大影响。而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经济效益为目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它作为存在于地球表层并占据一定空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必须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平衡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和建设中主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不重视自然环境因素的存在发展,致使城市发展与城市自然环境关系濒于失调。近一个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城市人口为例,1800 年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2.4%,1900 年时增加到 13.3%;2000 年世界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预计 2025 年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 62.5%,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要比发达国家更快,据统计 2011 年,中国城市人口达到 53%,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这样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城市人居环境问题。本文主要是探讨快速城市化过程对人居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参考。2 中国城市化过程诸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城市化历程展开了研究,他们将中国城市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世纪之交到现在。中国的城市化开始于 1949 年,到 1978 年的近三十年是中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经历了由建国之初的快速增长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泄和倒退。中国的城市建制数量经历了由建国初期的 136 个增加到 1957 年的 176 个,城市化水平由 1949 年的 10.64%上升到1957 年的 15.39%。到 1963 年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城市精简职工 1887 万人,压缩城镇人口 2600 万,撤销城建市 40 个,城市化进程陷入倒退之中。再到十年“文革”期间的中国城市人口的第二次大规模倒流,导致 1978 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 17.92%。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入了从恢复发展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开始恢复。1978—1984 年城镇人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