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今年七、八月份,我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机会了解广阔群众对**水库建设的认识和对移民工作的意见与要求。随***书记等领导赴江口、桃坑两乡调研,又一次倾听了江口、桃坑两乡干部、群众对**水库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意见。我深深感到有必要把几个月来所掌握的情况加以整理,把淹没区干部、群众的想法加以归纳,并结合政策法规,形成十条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一、关于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 移民工作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管用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这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移民对象的风俗习惯和现实情况,考察和选择安置点,实行开发性移民,使移民迁得出,留得住,致富快,不返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认为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做移民工作的人能代表移民的根本利益,移民工作就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移民对象而言,既然做移民工作的人代表了自己的根本利益,那么,如何搬迁,迁往何处,什么时候迁就没有过多考虑的必要,可以放心地服从移民工作部门的安排。江口、桃坑两个乡的客家人,是个特别的人群。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都与茶陵本地人不同。因此,安置的时候应考虑这些因素。 实行开发性移民,这是三峡移民工作的经验。假如不实行开发性移民,那么他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不可能解决吃饭的问题、进展的问题、脱贫致富的问题,就可能产生新地方不如老地方的思想,以致造成返迁的后果。[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 二、关于认识客家人的问题 居住在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是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迁来的。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时期和十二世纪初金兵入侵、南宋偏安时期,因战乱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迁徙到福建、广东和江西,后又迁到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再辗转迁徙到江口、桃坑定居。如现在江口乡罗姓人是宋末元初(1279 年)迁来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桃坑乡罗、廖、郭等姓氏客家人是在清雍正时(1730 年)从福建、江西迁来的,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客家人从外地迁来,只能在深山角落里谋生创业,繁衍后代。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很少与本地人来往。在旧社会,他们要受本地人的欺凌。客家人一般都敦厚、纯朴、胆小、老实。解放后,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再受人欺侮,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因此,他们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