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哲学思维的特点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提炼形成的军事思想,内蕴着丰富的智慧,展现了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对中外军事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哲学思维的深刻性 毛泽东在领导、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从多重视角体现了其思维的深刻性。这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概括和论述。 (一)在战术上,着眼灵活性 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实行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总体形势和战争进展态势,对这种战略战术进行了灵活运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只能在总体上实行战略防备。毛泽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实行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抗日战争初期,我军积极开辟敌后战场,把游击战放在主要的战略地位,实行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备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战略战术,后又把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战、歼灭战有机地结合起来。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和战争形势的进展,毛泽东先后实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战术,科学地总结出十大军事原则,并强调:这些就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并完全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的.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时期,毛泽东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和战争形势的进展,果断地实行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的战略战术。天津方式是用战斗去解决敌人;北平方式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根据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再去根据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总体上实行的是积极防备的战略方针,而在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朝鲜、威胁我国安全的严重时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机立断,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中朝军民的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迫使它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这些,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在战略战术上的辩证法。 (二)在战争进展的走向上,讨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