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做好行车安全之我见行车安全、文明驾驶 随着社会的进展,交通越来越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前汽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安全行车成为摆在驾驶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假如驾驶员具备良好的素养,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技能差,就可能使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度增加,从而危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如何保证安全行车,谈一下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以便与同行进行探讨,共同提高自身的素养。 一、安全行车应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养 我们都知道,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面包括接受信息、正确推断、及时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养差。 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所支配,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差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行车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养,这对安全行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会影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每个驾驶员一定要在行车前和行车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 1 能正常发挥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一)疲劳驾驶。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道路、车辆、行人、环境等原因,会给驾驶员常常造成紧张的气氛,从而会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当然,它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人在疲劳的情况下,驾驶车辆会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推断力下降,力不从心,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实行措施缓慢或不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酒后驾驶。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会使人的感知、尤其是视力、运动能力、推断能力下降。据有关资料表明:酒后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占交通事故的 6~10%。当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 0.3%时,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就开始下降,而达到 1.5%时,驾驶能力会下降 30%。讨论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0.6%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两倍,而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 6~8 倍。 (三)带情绪驾驶。情感对驾驶来说影响很大,在积极的方面可以调动身心的一切潜力,朝气蓬勃,心情舒服,敢于克服困难,可以提高驾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