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现在被教育者广泛引用并引起了激烈争论,既有热烈追捧的,也有猛烈抨击的;既有“歌功颂德”的,也有恶语中伤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来加以评论,而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此,笔者拟从五个方面作简要论述。一、作为一种责任:鞭策老师教好书,育好人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指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指传授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解惑”指当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老师则启发、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与韩愈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名老师,就是要从传道、授业、解惑三方面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以和善的态度感召学生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成为人格健全、学业优秀、身体康健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老师假如没有尽心尽职,没有把学生教育好、培育好,其责任当然应该由老师自己全部承担。假如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要把责任推卸给家长和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既然当了老师,就应当尽其所能挑起这份重担,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为了学校,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的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必须牢记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至理名言,不断地鞭策自己,教好书,育好人决不亵渎“人民老师”这个光荣称号。二、作为一种境界:激发老师对神圣职业的敬畏“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先人后己,先德后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这并不一定是老师工作的全部内涵,但至少能说明老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是值得敬畏的。同样,也告诫每一位老师,从事这一工作,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不论他是优秀的还是后进的,不论他是乖巧的还是顽皮的,也不论他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只要他到了自己的学校,到了自己的班级,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关怀他。不仅要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更要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