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溜索》这篇小说故事很简单,记述的是“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他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语句简洁明快。此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文中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突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进而烘托出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老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四、教学难点 品味笔记小说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微视频《溜索》。 明确:观看微视频《溜索》,一是了解怒江大峡谷及西南高原地区的地势特点,二是了解溜索这一交通工具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环境。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三)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其情节特点。 1.通过我们对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确小说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梳理两篇文章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的异同。 明确: 《溜索》整个人物主要围绕马帮及马帮首领展开,并且人物形象塑造比较分散,情节单一,即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本文另一特点在于运用大量环境描,刻画了怒江大峡谷的陡峭、艰险,烘托出峡谷险峻的气概。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 3.请你根据我们表格中梳理的文章层次,把相应的人物言行摘取出来,按事件进展阶段,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环境的示意图。也可以绘制简单示意图,旁边用文字标明环境特点。 请同学们选取小组发言人,按文中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ppt 出示小组负责的人物梳理 小组一:众马帮汉子 小组二、三:首领。 小组四:精瘦汉子、汉子 小组五:“我” 预设:(1)小组一: 众马帮汉子 明确: 写“一只大鹰”在文中具有两种烘托作用。一是烘托怒江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