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艺术大师之路—徐悲鸿》读后感这几天花了两天周末时间,把这本厚厚的《艺术大师之路—徐悲鸿》给一口气读完了,做为一个美术老师,以前只是观赏过他的画,也许知道了他的一些事迹,而对他的生平却不了解。这本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所写的回忆录改编的丛书,真实完整的再现了徐悲鸿传奇而又宏大的一生,我为一代大师坎坷短暂的人生感叹,为他为艺术勤奋努力治学的精神所鼓舞,为他一生穷尽所能疼惜人才而感动,更为他的爱国热忱与对艺术的执着而泪下。要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必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痛和熬煎,包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徐悲鸿青年时到上海寻求半工半读的机会,由于求职受挫,他只有五个铜板却要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每天只能以一个铜板买一个饭团来支撑,最终铜板用完了,不得不脱下身上单薄的衣服送进当铺换取救命钱。回想我的中学时代,也曾经常常无钱打菜,只能餐餐以第2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酱萝卜下饭,虽然当时也曾埋怨家境贫寒,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成长过程中所吃的苦却也是人生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宝,我们所经受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所给予的。在这本书中,用许多的笔墨写了徐悲鸿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勤奋,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头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高校,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肯定的法语基础。其间熟悉了着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教导,增加了绘画创作的信念。他还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9xwang.com)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第3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法”的艺术观念影响下,他对只重笔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贬薄,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进步。后获得赴日本东京讨论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饱览了公私保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韵,无蕴藉朴茂之风。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高校“画法讨论会”导师。在京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徐悲鸿随身总是把速写本带在身上,他外出旅行,只有有空,他就描景绘人,他的时间除了教学之外就是作画,一生所作的作品数以万计。他中午从不睡午觉,他说,正午第4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是一天中的大好时间,用来睡觉是太过于铺张了。徐悲鸿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和他青年时在欧洲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他在欧洲留学七年,遍历欧洲大大小点小的美术馆,临习了数量众多的名画,每月不多的生活费大多数都被用来购买了画片和图书,每餐都是以两片面包和一杯开水充饥,正是这种令常人难以做到的吃苦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大师。十多年前去过徐悲鸿纪念馆,看过《田横五百士》、《风雨鸡鸣》和《紫气东来》,印象特别深刻。这次看《徐悲鸿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旧中国的学画者,让我看到了他的骨气和毅力。出名以后,徐悲鸿仍很节俭,画一副马就能挣许多钱,但是他常常穿的还是带补丁的衣服,一个怀表竟然能够用三十三年。不像现在的有些人,车没有用上两年就换啦。他的妻子廖静文也不贪财,徐悲鸿一去世,她把徐悲鸿的画和保藏都捐献给国家啦。当时有不少人劝她留些画,生活第5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困难时卖画补贴家用,但是她没有留。但是,她把自己留了下来,整理徐悲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