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14 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难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预习部分】阅读教材,填写《导学与训练》“基础知识梳理”部分【课堂教学】一、铁路交通发展(一)梳理铁路发展历程时期铁路发展原因状况铁路建设成就19 世纪 70 年代-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前)19 世纪末-1911 年(甲午战争后)1912-1949(二)总结解放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特点。(三)读材料,思考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材料一:吴淞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把铁路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材料二:当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将 要在我国开辟运输新纪元的时候,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竟指令用马匹来拖拉,结是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材料三:宫廷铁路落成后,慈禧迷信风水,害怕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拖拉。 二、中国近代水运业的发展历程。(一)梳理水运业发展历程时期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期间清末及民国期间(二)总结近代中国水运特点三、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近代航空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分析原因。四、近代中国邮政电报业的发展概述近代中国邮政电报发展状况五、读材料,分析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情境一:1882 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的中式名单送到天津,再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 24 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情境二:庚子之变(指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结束了西逃的慈禧太后乘着她一再反对的火车回到紫禁城,此后,清政府终于开始修建自己的铁路。情境三:京张铁路通车后,沿线出现了“昔日骆运货物,皆为铁路所揽”局面。山西的皮毛制品出口增加,1909 年通过天津出口的商品价值较 1908 年大幅增加。情境四:“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开,吃穿都来。”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学习反思】第 13 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一)时期铁路发展原因状况铁路建设成就19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