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 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二: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二、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三、作者介绍 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四、朗读课文癸( )丑 会稽( ) 修禊 ( ) 流觞( ) 曲水 游 目骋( )怀 放 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趣( )舍万殊 齐彭殇( )(2)文学常识王羲之(303 年——361 年)字_____,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被人们称为______。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________。五、探究性学习(1)第一部分:1、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2、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2)第二部分 人们常说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什么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 ①提问:接下来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