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鸿门宴》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9/23/201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实词的用法,归纳文中词类活用的句子。2、找出并学习文中的判断句和宾语前置等句式。3、梳理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过程与方法: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鸿门宴的故事。2、 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及细节描写,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教师准备 】1. 搜集鸿门宴的相关信息。 2. 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3. 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准备 】1. 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学法提示】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来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和学生生成的主要问题。【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 145—前 87 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 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 104 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