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2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2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创作2、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3、 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一些鉴赏词的方法知识链接:1、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嘉佑元年(1056 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元佑八年(1093 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3、《定风波》也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课堂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2、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定风波》1、《定风波》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3、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