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江湖儿女》心得体会住处附近最近的电影院在公司旁边是种很奇怪的体验,这意味着要在假期里沿着工作日的上班路径去做些自己私人化的事情。 买了 22 号中午 12 点场的《江湖儿女》,一同观影的人不多。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位在电影开始前把肯德基吃完的同龄姑娘,右边是一位抱着一大盒爆米花边看边吃的中年大叔,后边是一对头发灰白的老夫妻,远处还有带着中学生孩子一起看电影的妈妈,观众的年龄跨度就像是贾科长的电影一样,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揉进一两个小时里,一群无关联的、处在不同节点的人群挤在黑黑的影厅里看完整部电影一样。 前阵子看《北京乐与路》的时候,电影里舒淇说跨过新世纪的新年是她一个人过的,而我并不能体会到她那种孤单,大概因为那一年我只有 8 岁,对新世纪无感,对于时代与社会的体会太过模糊。 97 年的时候我还在电视机前与家人一起看过香港回归,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件什么事情,只记得那天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慌感,原因很荒诞,我觉得等 97 年过完了就是 98 年了,而 1998 没有 1997 好听。2025 年愚人节我在姥姥家看电视,那天晚上几乎都是张国荣跳楼的新闻,当时我知道的是王力宏、周杰伦,并不知道这位新闻中的张国荣先生是多么迷人。 在当时狭窄的认知中,时代也好,社会也罢,这些都很虚无,也没有去了解的意识。看《江湖儿女》,我反倒是对过去的生活有些明白了。虽然当时没去过迪厅,没进过麻将棋牌室,但借助电影中的各种旧物,竟然为我还原出了一些关于过去的已经遗失的记忆,我找到了些熟悉的体验与感受。 罗兰巴特在他讨论摄影的文本《明室》里说,照片里会有一个刺点。原话我不太记得了, 刺点 大概就是触发观看者、为其内心带来震动的某一个点。大概《江湖儿女》里也有几个 刺点 刺中了我。 一 巧巧爸的那间老职工宿舍里,旧式木门木窗,在墙角的老式电视机柜,挂在墙上的相框里是大大小小的拼凑的照片,相框外边上也会再插上几张照片,就是我家乡最老一批职工宿舍的样子。但这些都不如那张粘在窗户上的蓝色的旭日升海报,这张海报大概就是我的刺点。 看到那张海报,我开始回忆我是否曾经见过这张海报。我不太能确定旭日升这种饮料有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但那张海报确实是熟悉的,我想我应该见过。海报上的两个男孩子大概表示了当时对于青春偶像的评判标准,而这张现在看起来有点土味的海报,在当时大概也是引领潮流的。 这张海报贴在窗户上,褪去了广告痕迹与商品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