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杀神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军将领,在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保持了不败战绩,立下赫赫战功,为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白起(前 257 年),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故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号称人屠,为秦昭王征战六国,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 292 年),升任为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秦昭襄王十六年(前 291 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 286 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人物生平 白起少年时就沉默寡言,阴忍果断。他常常在歧山附近观察地形,模拟排兵布阵,对兵书战策十分痴迷。乡人都认为白起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白起十五岁从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地引起了秦国的权臣穰侯魏冉的注意。在与白起的几次交谈后,魏冉发现白起很有指挥才能,便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对他着意培育。白起十分感激魏冉的知遇之恩。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 294 年),秦国开始向东面的韩、魏反攻。魏冉起用白起为将,攻取了韩国的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凭此战功,白起从左庶长升到了左更。[2] 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 293 年),韩、魏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集结,意图收复秦军占领的宜阳、新城等地,解除秦军对韩、魏西部和南部的威胁。秦军也将伊阙附近的部队集结,与之对峙。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 292 年),再升任为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秦昭襄王十六年(前 291 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 286 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