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_第1页
1/11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_第2页
2/11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_第3页
3/11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目的要求1.掌握温病的特点.2.熟悉温病、温疫、新感温病、伏邪温病的定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温病与温疫的关系;温病与温毒的关系。3.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基本内容 1.明确温病的概念是由温邪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而不是某一病证。注意温病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 2.简述历代医家对温病的认识。 3.重点讲述温病在发生、进展及临床表现等四个共同特点。 4.简述温病的范围和分类方法。 5.介绍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在概念上的关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内涵,一是病因为温邪,二是证候及病机特点为热象偏盛,易化燥伤阴。以上两点决定了这类疾病的属性为温热性质,而有别于伤寒或其他属性的疾病。其外延,一是温病属于外感热病,不同于内伤杂病。二是温病是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非单一病种。二、温病的特点(-)有特异的致病因素1.温病是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1)“温邪”始见于叶天士的《温热论》,温邪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2)吴又可提出的异气、杂气、疠气。(3)温毒病邪:六淫之邪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2.温邪致病的特异性(1)从外侵袭人体,致病迅速,有别于内伤杂病。(2)温热性质显著,易消耗人体阴津。(3)不同的温邪大多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等。(二)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1.传染性 (1)温病是感染温邪而引起的,并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因而具有传染性。大多数温病具有这一特性。(2)现代医学中的传染性疾病不等同于温病。如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属于传染性疾病,但它不是温病;同样,中暑和风温中的大叶性肺炎是温病,但它们没有传染性。(3)传染性在古代又称染易,《素问·刺法论》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易,即移的意思,染易即指温病之邪可在人群中移易。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称疫病为“传染”,并列有传染专节。吴又可《温疫论》把通过空气感染的称为“天受”,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称为“传染”,说:“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2.流行性 (1)流行性是指温邪在人群中连续传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扩散。温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古代称流行性为“天行”或“时行”。(2)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各不相同。例如宋代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