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调查报告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调查报告调查调研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改革产权企业粮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因当时环境因素一直滞后,但从 20**年开始,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今年 1-9 月盈利额居全省之首。是什么原因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的变化在于改革彻底,管理法律规范,这是他们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的最大秘诀。一、彻底改革,甩掉企业包袱1、法律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第一轮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为妥善解决好“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做好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粮食局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实行“三公开、七上墙”的办法,做到政策透明,操作法律规范,职工放心。全系统 1459 名干部职工实行全体起立,全部转换身份,内退、协保人员一次性解决,不留任何后遗症。重新竞聘上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职工,都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上岗风险金,存入银行专户。2、撤并重组,整合企业优势资源。20**年,**粮食局下决心将原有的 33 个独立核算的乡镇粮站和粮库合并为 6 个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县局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从原法定代表人中择优选聘 6 位经理,原 33个粮站法人资格保留,经理受县局委托加强对所属企业的统一协调和监管。管理费用由县局统一支付,不增加企业负担。这样既将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从烦琐的企业经营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和服务上,又将原先因分散经营造成的经营成本降了下来。3、由原来单向购销变为政策性经营与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在今年小麦最低价收购期间,**粮食系统将所有经营性业务全部甩开,把工作重点全部放在托市粮收购上,及时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想方设法增加仓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踊跃售粮的需求。316 名粮食职工在 3 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购粮食 20.2万吨,每个职工平均收购粮食 600 多吨。其中鲁口镇、半岗镇、江店镇三家粮站收购量均超过 1 万吨。全县托市小麦收购量占总产量的一半。全县农民增收 3000 多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既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也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新树立了粮食企业新形象,提升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二、法律规范管理,增强企业活力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出效益,这是企业进展的永恒主题。**粮食局长期坚持企业会计互审制度,重点加强对货币资金、粮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