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诗经〉二首》教案 1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比兴手法,背诵诗歌。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诗歌,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比兴的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日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整体感知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2.了解《关雎》。《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4.整体感知文意,学习朗读技巧,学生进行跟读练习。5.学生自读,参照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精品课件】展示关雎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郎,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追求她日夜不息。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思念她绵绵不尽,翻来覆去到天亮。水荇菜长短不一,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静美好的女郎,弹琴鼓瑟来亲近。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文静美好的姑娘,娶她来钟鼓喧喧。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通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6.老师指名朗读诗歌,并针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朗读指导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比兴用法,指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