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课标内容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二、教学要求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基本要求1.说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2.简述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发展要求说明“小资料:白细胞”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基本要求1.说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树立正确的免疫观。2.辨别抗原与抗体、T 淋巴细胞与 B 淋巴细胞。3.概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4.概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发展要求举例说出免疫接种的应用。说明1.“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作拓展。2.“小资料:单克隆抗体”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基本要求1.说出免疫功能的异常反应。2.说出引发艾滋病的病毒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3.讨论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措施,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做到洁身自爱。发展要求说明1.“小资料:自身免疫病”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2.“活动: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不作要求。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 5 课时)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 课时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2 课时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 课时复习与小结1 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可借助战争的比喻,理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同时明确这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否进入人体的体液。可结合一些具体例子来判断,如唾液的杀菌,常常误认为是第二道防线,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区别的方法。从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说明其中一些变化,由于这种现象是学生经常碰见的,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表达。(2)“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由于本节内容比较多且复杂,在教学时把知识整合好,使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可先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这两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胞如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成熟的 T 淋巴细胞、辅助性 T 淋巴细胞、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成熟的 B 淋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