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合辑 【篇一】 刚做老师时,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平常也常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却从来没有机会整个系统的读到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平常的忙碌却让我感慨长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宁静的书桌。 有幸凭借云舒写的平台,让我利碎片化的时间终于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完整的书。首先是打卡的方式从外界监督这我把十二讲认真听完并反复听以加深理解,作出详细的笔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对全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实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育成全面和谐进展的人以及对全面进展的论述和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全面进展的人的理论是一致的,把教育变成一种需要,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者。 当我终于完成十二讲的学习任务时,感觉对自我是一种超越,第一次信任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忙里偷闲,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完成专业的阅读。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老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生动的实际事例与精辟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很多都能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分章随时阅读,根据书中内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样我每天不管多忙总要细细地品读半个小时,感觉思考颇多,也收获颇多,不仅品味到了阅读的妙处,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读到“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章节,感觉书中提到的老师的生活现状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而书中的指导方法又像是为我开出的良药。 我懂得老师的时间从不间断地阅读、借鉴他人、做好规划、随时记录和培育自律中来。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老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老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