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 2、理解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和分布特征。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学习重难点】概括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12-P23,独立完成下列任务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1.①____________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1)影响:决定旅游资源的②________、景区的③____________。(2)体现形成典例火 山 地貌景观在④________为主的构造带上,岩浆活动强烈,⑤________出露地表而成美国⑥__________的火山景观、冰岛的火山景观、我国黑龙江省的⑦____________花 岗 岩地 貌 景观 地壳内部的⑧__________上升出露地表经特有的“⑨__________”而成花岗岩地貌景观⑩________带的西岳华山的峭壁、亚热带的黄山和九华山砂 岩 地貌景观坚硬的⑪__________发育成千姿百态的“造景地貌”;红色砂岩山 地风化形成⑫__________景观湖南张家界市的⑬________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福建⑭________的丹霞地貌山 水 组合 的 自然景观九寨沟、黄龙、⑮__________、玉龙雪山和⑯________等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影响:⑰________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 ⑱____________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⑲________作用。(2)体现a.宏观层面:人们往往选择⑳____________相对理想的地方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形成。b.微观层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注重自然环境与____________的协调统一,创造了旅游资源。c.文化遗产: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而形成旅游资源。d.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化遗产:长城(嘉峪关、八达岭、山海关三处)、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布达拉宫、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平遥古城(山西)、苏州园林、丽江古城(云南)、颐和园、天坛、大足石刻(重庆)、龙门石窟、青城山和都江堰、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安徽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庐山、安阳殷墟(河南)、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 (广东)、福建土楼。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四川)、武陵源(湖南)。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1)上述世界遗产中处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的有哪些?简要分析其在西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