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一)落实查对制度,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落实使用“腕带”作为老年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将“腕带”作为老年患者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2.识别老年患者身份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并使用唯一身份识别标示,如身份证号或住院号等。不得仅以房号或床号作为唯一识别标示。3.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失能失智、镇静期间的老年患者,应有明确的身份识别的核对流程和识别措施,并有交接程序和记录文件。4.在实施任何侵入性操作或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照顾者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5.在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辨认患者身份时,可先给患者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再做进一步的身份确认。(二)提高危险意识,有效识别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1.提高护士识别老年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意识。对监测与老年患者内环境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应优先安排标本的准确采集,并及时送达;在建立有效的收集报告渠道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畅通无阻。2.责任护士在向上级护士或医生汇报患者病情时,除了报告实验室检查的“危险值”外,还应同时报告相关的临床表现,尽可能提供患者的整体状况,准确捕捉预警信息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3.持续跟踪老年患者“危险值”的变化,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及时、连续、可靠。根据危险值的细微变化,分析与疾病进展、转归的关系,识别推断老年患者健康受损的程度,并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与下一班护士做好交接。(三)落有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建立新药、特别药品用药前的学习制度,对于药物的特性、作用时间和副作用的表现,要做到人人尽知。2.告知患者正在使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并评估其知晓程度。护士有责任向医师反馈患者用药后的不适,并适时向其建议调整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或更改药物。3.执行用药医嘱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未经医生指示,不要在同一时间服食多种不同药物,包括中药,以免引致药物之间互相干扰。4.应根据口服药的服药要求分别包装药物,如饭前用药和饭后用药,标签应清楚易读。指导患者按标签上药物与进餐关系的指示准确服用。5.实行有效措施减少发药时对护士的干扰,可在发药车上放置标记明显的提示牌或穿着醒目字样的“正在发药,请勿打扰”的背心等,保证其精力集中,神情专注。6.对特别的治疗性用药或遵医行为不良的老年患者,责任护士应监督服药后才能离开。对于认知障碍或记忆力衰退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