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读后感 7 篇 致良知是心学的核心,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以下是我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致良知读后感 1 读完《致良知》之后,我觉得王守仁真的可以用奇妙来形容,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愿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守仁制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我感觉,良知学说的提出,是对儒家修身养性观点的进展,其间明显的有佛家的思想影响。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王守仁对善恶的剖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善人也都有个恶人,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明辨是非守住底线。在工作当中,仔细履职不辜负每位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善,敷衍塞责让消费者不满意就是恶。唯有此我们才能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原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制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猎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仔细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假如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育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苦恼。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