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人教版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人教版_第1页
1/3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人教版_第2页
2/3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人教版_第3页
3/3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一、教研工作面临挑战 教研室是中国教育的特有机构。许多年来,教研员们大多习惯了面对几十、几百位老师讲解教材、大纲,心中不免得意、唯我;习惯了听老师讲课,把我们的想法给予老师;习惯了奔波于几十、甚至上百所学校;习惯了在办公室伏案,勾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学……教研室在课程改革中做什么、怎样做,是每一个教研人应该思考的。 面对新的课程,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研工作:我们已有的习惯能否适合于课程改革,有利于课程改革呢?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资源极大丰富,闭门造车能给教师们引路吗?能给教师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吗?教材、大纲的文本研究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少学习的资源?“我讲你听”的教研方式能解决生动的教学问题吗?新课程高扬人文精神,“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生要发展,教师要发展,难道我们教研员不要发展吗? 在课程改革中,太多的习惯失衡了。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欣喜地看到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说挑战 ,是因为我们已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我们是和教师们同时接触、感受新课程的,或者说是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说机遇,课程改革为教研室、为教研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空。 教研室以及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理论者和教师间的桥梁。教研员观察思考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 ,又有实践层面。教研员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才能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贯彻。教研员要发展,而且应当优先、超前地发展。只有教研员发展了,才能推动区域的课程改革,才能将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教研员如何和教师们互动发展?教研方式如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重建教研文化”的命题,历史地摆在各级教研室、各位教研员的面前。 二、教研文化重建的诠释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课程实验研究必然要经历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思辩与碰撞,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进而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课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 教研也就不仅是教学研究工作,里面应包含深刻的人文内涵。我们需要研究课程,更需要理解、研究教师。课程本身就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载体。教研工作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与教师的交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 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