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授课年级 高二 学校 东山中学 教师姓名 缪红燕 章节名称椭圆的标准方程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节内容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定义。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探讨的椭圆标准方程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有明显的逻辑性。在课堂上通过具体问题的指引、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 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知识与技能:1. 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 会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焦点坐标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2.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的情境感知研究椭圆标准方程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体会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措施:比较总结方程的特征,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措施:从学生熟悉的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入手,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设计思路1. 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开始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椭圆的定义12. 建构数学模型,仿照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3.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椭圆的标准方程4. 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回顾椭圆的标准方程5. 本课小结教学过程问题情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椭圆,比如:餐桌问题 1:汽车贮油罐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是椭圆,怎样设计才能精确地制造它们?问题 2:把一个圆压扁了,像一个椭圆,它究竟是不是椭圆?问题 3:电影放映机上的聚光灯泡的反射镜、运用高能冲击波击碎肾结石的碎石机等仪器设备都是运用椭圆的性质制造的。怎样才能准确地制造它们?学生回忆: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 F1、F2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定点 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记为 2c.注:满足几个条件(关键词)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1)平面内;若把平面内去掉,则轨迹是什么?(2)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记为2a.建构数学:(1)回顾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建系、设点、找关系、代坐标、化简(2)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原则:尽可能使方程的形式简单、运算简单; (一般利用对称轴或已有的互相垂直的线段所在的直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