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冰心精神”

论“冰心精神”_第1页
1/3
论“冰心精神”_第2页
2/3
论“冰心精神”_第3页
3/3
论“冰心精神” 杨昌江 冰心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传统,这传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的科学、艺术、哲学等文化产品,另一类是推动他们创造这些文化产品的精神力量,诸如科学态度、理想追求、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等,即被人们称为“第二传统”的那些东西。我们这里说的“冰心精神”就属于这种“第二传统”。近一个世纪以来,冰心受到了几代人的热爱和敬仰,其原因,除了她文学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还在于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人格力量,极富魅力,极有影响,我们可以特别名之曰“冰心精神”,就像鲁迅有“鲁迅精神”一样。“鲁迅精神”树立起对敌人憎的丰碑,“冰心精神”则树立起对人民爱的大旗,这两种精神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第二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弘扬。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来看待冰心的价值。 具体地讲,“冰心精神”包含了以下四个突出的方面:一是强调终极关怀的求“道”弘“道”精神;二是充满人间情怀的社会参与精神;三是树立高尚人格的道德修养精神;四是坚持刚健有为的不断创造精神。 一、 强调终极关怀的求“道”弘“道”精神 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诞生之时起,中国知识分子就把对“道”的求索与弘扬当作自己信念的集中概括,故孔子说“士志于道”,孟子说“君子志于道”。也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历来认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是概括、阐发包含在具体事物中的一般意义和原则,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以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认知的、道德的、审美的正确关系,把这看做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而与安享尊荣的贵族、奉旨驭民的官吏、垄断牟利的商贾区别开来。冰心也是这样,她孜孜不倦于形而上的“道”的求索与弘扬,她的作品在描绘人生图景时总是充满了对生活和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哲理内涵十分丰富。 冰心所求索与弘扬的“道”,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她的终极关怀之“道”。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的根源与痛苦最终解脱之途的关注,因而这种关注是极具人文精神的。冰心从她青年时代写《“无限之生”的界限》、《问答词》等作品到她晚年写《病榻呓语》、《施者比受者更有福》等作品,一直都在求索“生有什么用处”“死又是什么”的人生观答案,求索的结果,她认为生命的终极价值是“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万物之间的爱,即她称之为“万全的爱”,每个人有了这种“爱”,生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冰心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