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 3【基础构建】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⑴秦朝建立了①________政治体制。⑵ 一些②________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⑶ 李斯的③________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2.影响:⑴“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④________上的一场洗劫。⑵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⑤________,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1.背景:⑴ 中国的“⑥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⑵ 以⑦_______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⑶ 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⑧________思想。⑷ 汉武帝初年,起用⑨________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⑴ 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⑩________,实践⑪________,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等。⑵ 董仲舒的“⑫________”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⑶ 汉武帝时代,完成了⑬________、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⑭________的转变。3.评价:⑴ 消极影响: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⑮_______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⑵ 积极影响:汉王朝加强了对⑯________、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三.太学的出现1.性质:国家培养①________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⑴ 是儒学教育②________化和③________化的标志。⑵ 带动了民间④________的风气,对于文化的⑤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⑶ 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⑥________的情形得到改变。⑷ 迫使黑暗的⑦________有所收敛。⑸ 进一步推动了⑧________的传播与发展。1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有益于中国⑨________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⑩________臣民的工具。2.有助于社会⑪________风气的形成。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⑫________的原则。3.使整 个⑬________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4.导致从事⑭________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合作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策原因影响相同点目的实质作用【课堂检测】1.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