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楼导游词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下面是我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钟楼导游词一 今日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备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 1369 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 8 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 15 米,顶宽 12—14 米,底宽 16—18 米,周长13.9 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备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 20 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常,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常,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备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纳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 16 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 2.8 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 180 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 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备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