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其代表作——《国富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观点如下: ①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② 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宝的源泉; ③ 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⑵“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 ⑶ 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 2、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及主要观点 ①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 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③ 提出了管理职能和作用职能的分离。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原则: ① 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② 科学地选择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选择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③ 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④ 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 ⑵“经营管理学之父”法约尔及观点 法约尔于 1916 年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有效管理的 14 条原则。 ⑶“古典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3、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 梅约及其人群关系理论 通过霍桑实验,梅约得出了如下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猎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 5 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⑶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保健因素”,主要包括金钱、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安抚工人的情绪,对激励不大起作用。第二类是“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的成就感,事业上的进展等,这类因素的满足能直接提高劳动效率。 ⑷ 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