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美术馆有感 这周末抽空去参观了广东美术馆,对于我们这些缺少艺术细胞的人来说,那就仅仅用自己的一颗心去品味什么是艺术并不是发现它的外在美。因为我们看不懂那就去体会内在美吧。美术馆的外景让人感到满意似乎这种建筑总是喜爱方方正正的感觉:几座小桥,几条流水,外加几缕风,呵,真是个好地方。馆内的灯光设计,应是煞费苦心了吧?明暗交替,使这一份份艺术更加完美,看着让人舒适。这样的建筑在这个城市中显得可可不入、然而却没有沉睡反而跳跃在画面上一样。 首先我进入的展厅的序的第一句是这样写道的“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整个厅的照片是关于寺庙及寺庙里的人。假如没有文字的描绘,我想进入不到三分钟,我就会出去了,庆幸有文字。文字使得照片更加具体化,更加生动,也使我微微懂得照片的意义。出去此厅时,我才看了序,知道此作者的作品是利用双休日所拍,一场相当艰苦的马拉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作者在两年间放弃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跑遍一百个古寺。这样的举动才让我真正理解到他所拍摄的意义。 古寺,是历史,是文化,是禅意,有着古朴、神奇的气息,有着古代穿越时空不可更改的宿命。那一张张照片中,有妇女祈祷的身影,有小和尚匆匆跑过的身影,有老和尚笑着说着禅道的身影„„贴近生活,这就是禅道与生活的结合吧。 接着进入的展厅,是国画。这些作品近看没有感觉,只是单纯的觉得画得好,其实说实在的怎样说画的好,其实我也没有标准。退后几步看去,脑子中突然冒出一句话“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想来虽然看不懂,但毕竟是国画,是中国的骄傲,心里多少有些敬佩之意吧。匆匆绕玩展厅,遍出去,走马观花太匆匆。上网查了一下广东美术馆,里面有剪纸印谱等,然而此行却没有看到,感到遗憾。 一直很艳羡那些有着剪纸技术的人,无论是前辈,还是只是技术低的人,只是觉得那一份耐性让我吃惊,那一份细心让我讶异。网站中谢水华的青花瓷让我感叹,那一个个细小的洞是如何刻出,是如何让那一张薄纸没有出现瑕疵,感叹之后才发现,原来从美术中并不一定能得出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但却一定能得出一些些小小的真谛,而这些真谛的背后是一颗跳跃的心。又比如看到印谱的那一瞬间让我想起高中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刻自己的印章,那每一笔每一刻,虽然刀工拙劣,但是看到自己的成品,看到纸上印下自己的名字,那一份喜悦之情,到如今也无法忘怀。这就是那一颗活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