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教学个人总结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进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题目看错抄错,例如把 43 写成 34。书写潦草,往往把 0 写成 6,把 6 写成 0,加号看成减号,非常马虎。(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把个位空出来,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有时候算加法 4+2 往往会写等于 8,3×3=6 等等。(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更容易忘记进位和退位,做作业时精神不集中,有时漏题不做等。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进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育,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千万不能原谅学生“一时粗心”出现的差错。在平常训练中,要注重养成以下习惯: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2、审核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核对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核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核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转换成简便运算,然后再动手解题。3、养成法律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估算是所定计算结果的范围,是检查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与否。总之,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5、笔算教学强调理解算理和合理地运用计算方法 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