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基本功教学大赛的活动总结 20xx 年 5 月 14 日到 5 月 19 日,XX 市选派四位语文老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老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 参赛选手:四位选手分别是 XX 中学的莫 XX 老师、X 中的 XX 老师、X 中的沙 XX 老师和 XX 中学的杨 XX 老师。 获奖情况:其中,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 XX 老师,讲课内容为《王冕读书》,她最终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佳教学语言奖。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金 XX 老师说课内容为《我的梦想》,获得一等奖;沙 XX 老师说课内容为《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杨 XX 老师说课内容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获得二等奖,两篇论文《“板块式”与“主问题”》《随笔化作文实践,让语文教学富有特色和针对性》获得一等奖。 本次参赛,可以说是载誉而归。更为难得的是,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选手们广泛汲取、深化反思,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盈的收获。对于原来并不清楚的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这里加以梳理,希望能为潜心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心得之一:说课有什么注意事项? 认识到课文的独特性。说课老师眼中要有篇的观念,即通过“这一篇”的教学,让学生有怎样的收获。 要独立解读文本。老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老师没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就相当于数学老师不能独立解题一样。 教学设计遵循的宗旨。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不要总想着老师怎样去教,要想着如何让学生学,设计怎样的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课堂设计要做到简单有效。问题最多不超过五个,三个或以内为最佳;学生活动要板块式要富有变化、一以贯之、富有实效。 心得之二:老师备课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师生阅读经验分享。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读者,老师这一身份是特别的。在遵循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情况下,老师只要把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与学生分享即可。一篇文章,只要生字生词不是过多,学生们基本上都会读得懂。 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来。老师不要把结论先告诉给学生,然后在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是:老师告诉学生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怎样的,学生负责到文章中把根据找出来。那么,这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朗读指导不要过于死板僵硬。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