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课堂读书心得范文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写了《读懂课堂》一书,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读懂课堂”是老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导言中概括地阐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中国教育和老师向上进展的无限期待。 本书共分五卷,从课堂革命的挑战到课堂讨论的理论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懂”课堂,并着重于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创新。整本书很有启发性。第二部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一点尤为重要,弥补了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文章首先提到,人类的婴儿期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比较长,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婴儿期的可塑性相当强。然而自中世纪以来,儿童教育逐渐从开放的社会和自然的沟通进展到封闭的被动学习中。原本被认为是合作伙伴的老师也逐渐被分开。 “学生”是孩子在学校的地位,他们有责任、义务和权利去学习。然而,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法律规范下,只有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得到体现,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进展的权利被抹杀掉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不是提供好的课程,而是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挑战高标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如是说。 实现儿童的学习权利,必须面对“进展优先”与“教育优先”的双重对立。事实上,无论是进展优先还是教育优先都不能完全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和进展的主体,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并不能直接促进儿童的进展,儿童的主观进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儿童的学习权利,有必要培育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论是语言、逻辑优秀,还是音乐、体育优秀,学生的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它们是等价的,不能说体育好,艺术类成绩好而其他成绩差的学生不好。素养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孩子,儿童的语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儿童语言是儿童潜在的内心世界的表达。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从而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