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15 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15 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常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损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实行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逐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15 课《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 8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继续培育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嘱咐、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仰慕、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仰慕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育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老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日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育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