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论语四则》教案范文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焉、诲”两个生字,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成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培育语感。 3.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部分。 教学方法: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古为今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 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育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日,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2、课件出示孔子画像,沟通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师:好,今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四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老师范读。 请学生对比注释朗读《〈论语〉四则》。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生: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是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我希望,今日这堂课,我们之间也能展开一场精彩的对话,好吗?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比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 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四、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1、四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