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之纤维素性质] 纤维素的性质 1.溶解性 常温下,纤维素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酒精、乙醚、丙酮、苯等。它也不溶于稀碱溶液中。因此,在常温下,它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纤维素水解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反应时氧桥断裂,同时水分子加入,纤维素由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直至氧桥全部断裂,变成葡萄糖。 3.纤维素氧化 纤维素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这样的反应过程,成为纤维素氧化。(引自郭莉珠档案保护技术)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 D-葡萄糖以 β-1,4 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 50000~xxxx,相当于 300~15000 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化学组成含碳 44.44%、氢 6.17%、氧49.39%。由于来源的不同,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残基的数目,即聚合度(DP)在很宽的范围。分子式可写作(C6H10O5)n。是维管束植物、地衣植物以及一部分藻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醋酸菌(Acetobaeter)的荚膜,以及尾索类动物的被囊中也发现有纤维素的存在,棉的种子毛是高纯度(98%的纤维素。所谓α-纤维素(α-cellulose)这一名称系指从原来细胞壁的完全纤维素标准样品用 17.5%NaOH 不能提取的部分。β-纤维素(β-cellulose)、γ-纤维素(γ-cellulose)是相应于半纤维素的纤维素。虽然,α-纤维素通常大部分是结晶性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在化学上除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各种多糖类。细胞壁的纤维素形成微纤维。宽度为 10—30 毫微米,长度有的达数微米。应用 X 线衍射和负染色法(negative 染色法),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链状分子平行排列的结晶性部分组成宽为 3—4 毫微米的基本微纤维。推测这些基本微纤维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微纤维。纤维素能溶于 Schwitzer 试剂或浓硫酸。虽然不易用酸水解,但是稀酸或纤维素酶可使纤维素生成 D-葡萄糖、纤维二糖和寡糖。在醋酸菌中有从 UDP 葡萄糖引子(primer)转移糖苷合成纤维素的酶(cellulosesynthase(UDPformingEC2.4.1.12)。在高等植物中已得到具有同样活性的颗粒性酶的标准样品。此酶通常是利用 GDP 葡萄糖(cellulosesynthase(GDP 初中生物forming)EC2.4.1.29),在由 UDP 葡萄糖转移的情况下,发生 β-1,3 键的混合。微纤维的形成场所和控制纤维素排列的机制还不太明?。另一方面就纤维素的分解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