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原理》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电力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各主要元件的保护设计及整定和保护设备的选型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电气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电力变电所牵引变电所的主要元件保护设计等问题。通过对电力变电所或牵引变电所的某一主要设备的保护设计的计算、整定及保护的具体接线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继电保护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1.掌握继电保护保护方案的确定原则,整定计算的一般步骤,了解系统运行方式的确定,保护整定系数的分析与应用,前后级整定配合的基本原则; 2.掌握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回路阅读和设计基本方法。3.学习相关保护设备的选择和一般的维护。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题目所给原始参数进行设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1、能根据提供网络以及已知条件,按照部颁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的规范进行设计。2、通过学习应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计与配置的一般规定;3、正确理解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任务;4、掌握整定计算的步骤;熟悉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5、对继电保护基本要求之间,能分别地进行综合考虑;6、掌握整定计算对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以及短路类型、短路点的确定;7、掌握整定系数的分析与应用;掌握整定计算配合的原则。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一)主要内容:1、保护的配置及选择; 2、短路电流计算及残余电压的计算(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短路点的考虑、短路类型的考虑); 3、保护配合及整定计算; 4、保护原理展开图的设计; 5、对保护的评价。 (二)注意事项: 1、短路电流及残余电压计算在决定保护方式前,必须较详细地计算各短路点短路时,流过有关保护的短路电流 和保护安装处的残余电压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在满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和题目给定的要求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简单的保护方式。其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1)系统运行方式的考虑除考虑发电厂发电容量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