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主题班会教案教学内容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别的行为法律规范。(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根据社会要求法律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常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老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 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6 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 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 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老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老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老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老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老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假如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