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1页
1/7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2页
2/7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3页
3/7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从上海市 1993 年率先试行以来,已在宁波、大连、成都、潍坊、武汉等城市广泛展开。它扩大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校长的进展提供了宽阔的成长空间,解决了校长只能上不能下的难题,淡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进展。但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它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 校长职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评方法不够理性化,过分依赖量化手段 (1)评价标准单一,把分数当作职级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忽视了各个学校的实际 有的地方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城市与农村学校一个样,高中、初中、小学同标准,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也是一样。有些地方把校长评价放在学校的硬件建设、学生的升学率、学校安全工作等方面,舍弃了其他指标,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2)把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混为一谈 校长评价是校长职级制的核心内容,根据校长的办法理念、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办学过程、办学实绩等因素给校长评职级,与校长薪酬挂钩。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把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混为一谈。校长评价的范围往往是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校长素养、业绩、办学特色。学校评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老师队伍的进展,主要是老师评价,包括老师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继续教育等;②学生评价,评个性特长及取得的成绩;③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校长评价侧重于校长个人,学校评价侧重于学校整体。校长职级考评有的地方过于关注校长个人的资历、学历、任职学校,重点学校校长级别高,村小级别很低,论资排辈,特级校长往往是年龄偏大的。 (3)考评过分依赖量化手段,片面追求公平公正 校长的业绩有些量化手段反映不出来。量化分析有不少弊端:一是数据收集难以保证真实可靠,评价范围过于狭窄样本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二是收集的数据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有些官员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用,不利的就不用。 2.考评过程不够民主化 校长职级制这一政策方案在制定时有唯官员化倾向,自上而下制订一个方案,不管能否执行,强制推行。校长职级考评由教育行政官员决定,老师、学生、家长被排除在外,造成一些校长只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权力缺乏监督,就会走向校长独裁,还会导致腐败。 3.人员不够专业化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纯粹的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