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2)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 1-10 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 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了 1~10 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把握好教学要求。·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对 1~10 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 1~10 各数。◇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第二单元 位置(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讨论表明:儿童 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 2,在例 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 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 2 层加上水面共 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