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1/15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2/15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3/15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重点放在朗诵上。 一、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 5 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读课文 1、正音 滁(chú)壑(hè)琅琊(lángyá)潺(chán)酿(niàng)僧(sēng)辄(zhé)霏(fēi)暝(míng)朝(zhāo)而往伛偻(yu)(lǚ)洌(liè 蔌(sù)射者中(zhòng)弈 yì 觥筹(gōng)翳(yì)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疏通全文大意。可先给学生译文,但不需细讲,只了解大概即可。 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讲解文中字词,逐段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阅读这篇课文,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进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老师指导学生研读第一段。 1.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 40 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 个字。这 5 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俯视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解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 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谁(给……命名) ⒊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 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俯视)→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4.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动,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