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 培育人文精神》课题阶段总结2025 年下 课题设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习、应用《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为指导,强化学习,更新观念,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探究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促进《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课题计划,现将本学期在课题实施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继续深化文本,展开传统文化学习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本学期选择了《论语》、《中庸》、《古文》、《菜根谭》《孝经》等知识作为学习材料。以 “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准备利用暑假组织学生继续阅读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和《童年》,尝试读大书,学会读大书,感受其中的人文气息。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推动实验开展利用课前 3 分钟开展学习活动在每堂课开始的 3 分钟里让学生集体背诵一首古诗、解释一个成语、填写古典名着的书名人物及人物的故事。班级还进行了“传统文化”积累展览,让学生在寻找精神的同时走进传统,感受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班级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竞赛,有刘弘博、黄心怡和刘佳辉等学生成绩优异。三、今后的课题讨论工作1、在推动中改进:比如:学生诵读的内容、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的体系,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使课题讨论、校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和有趣2、创新更丰富和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活动。除了一系列常规的活动,如:书法、诵读擂台等活动之外,再创新出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深度上也要有所提高,学生可以更深化地学习《论语》。本节课的内容是《书房与文房四宝》。从本学期校本课的设想出发,我想给小学生一种中华文化的简单熏陶,从小在心灵上打下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烙印。于是我设计了本学期的校本课的训练内容。基本内容是,包括仓颉造字,汉字演变,汉字“六书”,汉字偏旁,汉字结构,笔划笔顺以及书写方法等。本节课的内容可视为中华文化中的汉字书写艺术工作中的一个熏陶环境准备,让学生先营造思想欲望环境,再作一些简单的书法艺术训练。说教学意义长期以来,农村学生天天上学,天天回家,基本上是一种规则的机械运动。只有一个书包,只有两三本课本,还有几本像盐菜样的练习本,其它一无所有了。回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