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用“替换”(或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例 1 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借助示意图,思考怎样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小杯替换成大杯。教学例 2 时,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帮助自己思考。假如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打开教材,看一看“西红柿”“青椒”“萝卜”是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替换”“假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4.重视检验过程,培育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在解决问题后,老师都应要求学生对求出的结果进行检验,看答案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培育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1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1 课时2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1 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第 68、第 69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 1~3、第 9~14 题。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并进一步进展推理和转化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课件。谈话:我们每天写作业都要用到钢笔,请拿出你最喜爱的钢笔,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老师选择一支钢笔,问:你这支钢笔多少钱买的?学生回答后,老师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问:老师这支铅笔值( )钱。老师想用这支铅笔换你这支钢笔,你同意吗?(不同意)为什么?(不公平)提问: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怎样才能公平地换到这支钢笔?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老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说 1 支钢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 )支铅笔的价格,或者说( )支铅笔的价格可以替换成 1 支钢笔的价格。老师:刚才老师与这位同学换笔,说明“替换”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谁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替换现象?指出:我们读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一个用“替换”来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