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之文言文翻译的五大误区及对策_学习方法网 --------------------------------------- 今日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语文之文言文翻译的五大误区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 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错误翻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确翻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 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要想到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稳妥,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错误翻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确翻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锐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 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 “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检验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