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语文教学以教科书、教参内容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致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呆板。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老师以往那种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的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地方和场所(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网络资源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重要力量的老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一、以课本为基础,利用好课本资源课本本身就是已经过筛选的课程资源,老师首先要利用好课程资源。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资源。(一)首先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课本中所选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不仅要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接受思想的熏陶。课本中的内容是一个缩影,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观看课文内容扩展延伸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本所选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内容,作者简介给孩子的更多作品,开拓学生视野使他们知道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1、让学生自己尝试养一盆花,目的使他们从中懂的苦与乐,并且让他们比一比看谁养的花最好。2、让大家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宗璞,看谁知道最多。 3、读有关宗璞的大量文章,并写一篇关于宗璞文章的读后感。(二)开发利用新奇的“活”资源即老师与学生自身课程资源。1、开发老师潜能每位老师其实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活资源宝库。具有很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的价值观,人生观无不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教学服务。俗话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现在学校实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老师分工合作,达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并不局限于学科组内,应该从一个纵观大局的角度对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和分工合作。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多彩。语文课并不是单独只讲语文知识,有时还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但语文老师并不是一位“上知天文,下支地理”“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圣人。这就需要多于其他相关学科老师合作,商讨谈论、相互学习,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语文课才讲得透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