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挫以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绝招》创作体会 绝招,就是绝活、绝技,是人们或先天条件,或后天努力,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众的行为。像有的人可以动耳朵,有的人可以把手指向后贴到腕上;像有的人跑得快,跳得高,力气大,等等。人们之间进行的绝招竞赛是常有的事,在孩子们中间就更常见了。 人们,尤其是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产生了绝招的竞赛。这就是《绝招》的生活来源。 作品选取了先天体胖、气量大的三胖和经过苦练有了武术功夫的二福,在人物一招一式的表演中,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纯真而又欢娱的氛围中。可能在读者看来,两位人物的绝招可能有高有低,但孩子们的绝招无疑是真实可信的。 小柱子这个人物的出现,是合乎情理的,是情理之中的。他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是个平平常常的孩子,因而也就拿不出绝招,没有在众人面前可以炫耀的本领。所以小柱子在文中的表现能够得到小读者的认可、理解,好似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或许就是自己),或许也能让小读者想起在哪一次和伙伴的游戏中,自己就曾经是失败者。 因此,小柱子觉得在竞赛中丢了面子,栽了跟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假如说前边人物的所做所想都是常理了,作者是在顺应实际的话,后面的事就有悖常理了──小柱子在挫折之后,选择了发愤图强。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然而现实中受挫之后选择发愤图强的人是少数,受挫之后能够发愤图强的人更是少数。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有义务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去追求。《绝招》在揭示了小柱子感觉丢面子、栽跟头的心理之后,选取了和奶奶对话的方法,自然地阐述苦练能成功的道理。这为之后小柱子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写到小柱子受挫后觉得应该发愤图强,但到底练习什么呢?为这点我费了一番功夫。恐怕让每位作家为小柱子设计训练项目都不会相同。为小柱子设计训练项目,不能脱离这个人物的实际,拔得过高,比如练长跑,二三个月能达到什么水平?练力气,短时间能举多重的东西?练嘴皮子,说话比别人快?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还应考虑到练习的某个项目能有意义,比如弯个腰,叉个腿之类,不能说没有用,总感觉价值不高,意义不大。并且,我把第二次绝招竞赛仍定位在这几个孩子,要符合他们的年龄段,这就需要小柱子在两三个月之内练成一项本领。 我选择了让小柱子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清的项目。 假如我孤零零地写一个孩子整天练习两位数乘法一口清,也不会有好的收效;而我把这一令人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