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_第1页
1/3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_第2页
2/3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_第3页
3/3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 摘要: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 ,受水浸湿后 ,土的结构迅速破坏 ,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 ,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本文主要就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点入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两种分类及其各自特点和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不当在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弹簧土”现象,并对“弹簧土”现象的产生做了力学分析;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时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稳定性分析; 弹簧土;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黄土是一种黄色粉状土质,其形成时期大约在第四纪时期。在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类物质,一般肉眼则可以分辨其存在的空隙。黄土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搬运堆积,但是却没有对深层次的土质发生扰动,因此一般主要由风的作用而形成。湿陷性黄土则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大空隙,在正常的湿度下,其具较高的强度,不容易发生变形。但是,假如遇到水的浸湿,则其强度会大大的降低,会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引起对建筑物的倾斜,甚至是倒塌。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处理不当,会造成无法继续施工或严重的工程事故。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点 土在自重压力或非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将产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这种现象称为湿陷。具有湿陷性质的黄土,叫做湿陷性黄土层或简称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1)基本色调是黄色,通常为黄褐,褐黄,灰黄,棕黄等颜色;(2)含盐量较大,特别是碳酸盐含量尤为突出,另外硫酸盐、氯化物等含量也都比较高;(3)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岩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化学成分为 SiO2,Al2O3 和碱土金属钙镁含量都比较高;(4)粉土颗粒含量较多,湿陷性黄土粉土颗粒(0.05~0.005 mm)一般占半数以上 55%~60%者居多;(5)一般具有大孔性,大孔隙常常肉眼可见,空隙比 1.0 左右,呈松散结构状态;(6)在天然剖面上,具有垂直节理;(7)具有湿陷性。受水浸湿后仅在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就产生失陷的土叫自重湿陷性黄土;而受水浸湿后需要在土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产生湿陷的土称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只有在一定埋藏条件的黄土层中才能产生,大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解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