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公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理解作品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怜悯心和爱心。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幼儿知道要怜悯和关怀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能清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主动思索,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那些家境贫困的人。教育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育其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活动预备 :电影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 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 活动过程 :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观赏作品的爱好。 1、你们喜爱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2、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没有回家,她还光着一双小脚在大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二、看电影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激发幼儿的怜悯心。 1、小女孩最终怎么了?她怎么会死呢?小女孩为什么要去卖火柴呢?让幼儿理解小女孩由于家庭贫困,不能像一般的孩子一样在家里过年,最终又冷又饿就冻死在大街上了。 2、组织幼儿商量:假如你是一个行人,碰巧在大街上观察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观察她穿着单薄的衣服,还光着一双小脚绻缩在墙角里,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讲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怜悯心。 三、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个贫困家庭的现状,诱发起幼儿关怀关怀他们的愿望。 1、 看贫困儿童家庭的生活图片。 2、 比较一下,这个家和我们自己的家有什么不一样? 3、 听贫苦儿童家庭的状况介绍。 4、 看了图片、听了状况介绍后心里有什么感觉?你想怎样关怀他们? 5、 请小伴侣自由商量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给大家听。 四、组织幼儿给山区的孩子说一句祝福的话。 五、集体歌舞表演《同在一片蓝天下》结束活动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有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凄惨遭受的深切怜悯。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此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境况形成剧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凄惨。